慈溪艾博尔科普:产后如何科学地“做月子”
产后日常
生活细节
如何科学“做月子”
一、个人卫生与伤口护理
1.个人卫生
宝妈应注意个人卫生,正常梳头、刷牙、漱口,可用软毛刷和温水刷牙漱口。保持会阴清洁,勤换卫生垫。保持皮肤清洁,一般顺产3天后、剖宫产1周后(视伤口恢复)可淋浴,避免盆浴,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每天洗澡或洗头,保持身体清洁。特别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,选择合适的洗浴用品,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。 洗澡后迅速擦干,穿袜保护足部,夏季避免空调直吹关节(尤其肩、腰、膝盖)。
2.会阴/剖宫产伤口护理
(1)会阴伤口:每天多次用温开水(可加少量碘伏)从前向后清洗会阴,保持干燥,勤换卫生巾。
(2)剖宫产伤口愈合期(约2周)避免沾水,穿高腰纯棉内裤减少摩擦,每天温水多次清洗外阴。 (3)若伤口红肿、渗液或疼痛加剧,立即就医。
二、观察恶露变化
观察恶露的颜色、量和气味,帮助判断子宫恢复情况,如恶露量突然增多或者颜色突然变鲜红或者有异味和腹痛,应及时就医。
三、休息、睡眠与活动平衡
产后宝妈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,以帮助身体恢复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家务和活动,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。但是,坐月子并不等于整天卧床休养,产后适当早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,可以开始进行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和产后健身操,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。
1. 合理分配体力
-(1)哺乳后及时补眠,与宝宝作息同步,白天碎片化休息
-(2)避免长时间弯腰换尿布:使用尿布台或坐在床边操作,减少腰部压力。
2. 家务与运动禁忌
-(1) 产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、拖地、长时间蹲坐。
-(2)咳嗽/打喷嚏时提前夹紧双腿并收腹,减少盆底压力。
四、环境与生活习惯调整
➤1.优化家居环境
宜采用柔和的灯光,室温22-25℃,湿度50-60%,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,并保持房间清洁卫生。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注意不要冷风直吹。
➤2. 服饰选择
- 穿无钢圈哺乳内衣,避免压迫乳房和肋骨。
- 使用骨盆带或收腹带需遵医嘱,无特殊情况不建议佩戴收腹带,吃饭和睡觉时取下。
五、营养与饮食
宝妈的饮食应以清淡、易消化、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,保证营养均衡。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、鱼肉、牛奶等,多吃富含维他命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,少吃多餐,多喝水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1. 针对性营养建议
-(1) 产后1周内饮食清淡(小米粥、烂面条),2周后逐步进补,避免过早喝油腻下奶汤。
-(2) 多吃温性水果(苹果、木瓜蒸热食用),避免生冷(西瓜、梨)、辛辣、胀气食物(豆类、红薯)。
-(3)逐步增加优质蛋白(鱼、蛋、豆制品)和膳食纤维(燕麦、绿叶菜)。
-(4)补钙(500ml牛奶/日)、补铁(红肉、动物肝脏),避免过量油腻汤水。
2. 补水技巧
少量多次喝温水(40-50℃),哺乳前喝一杯温水促进泌乳。夜间喂奶后及时补水,床边备保温杯。
六、心理调适指导
1.产后宝妈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,产后激素变化易引发情绪低落,属正常现象,建议与家人或者专业人士交流,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可以每天预留30分钟自我放松时间,家人分担育儿压力。
2.情绪释放方法:写“产后心情日记”记录情绪变化,通过正念呼吸(吸气4秒、屏息4秒、呼气6秒)或冥想等缓解焦虑。或与同期生产的妈妈组建互助群,分享经验减少孤独感。
3.警惕产后抑郁:若持续情绪低落、失眠、兴趣丧失超过2周,及时就医。
七、乳房护理
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妈,需要注意乳房的清洁干燥,避免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。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技巧,确保宝宝能够充分吸吮乳汁。
八、住月子期间,若身体无异常不适,可以适当做产后康复家庭训练,比如:腹式呼吸和凯格尔运动,有利于产后及早恢复,并且产后42天应进行产后复查。
